寒风料峭的深秋,葡萄藤褪去了夏日的浓绿,却成为酿酒工程专业学子的“活教材”。近日,食品学院2023级酿酒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青年教师魏晓峰的带领下,赴北京市房山区莱恩堡酒庄,将《酿酒葡萄原料学》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,在实操中学习葡萄冬季修剪技术,在车间观摩中探寻葡萄酒酿造的奥秘。
上午,在莱恩堡酒庄的葡萄种植基地,“葡萄冬季修剪不是简单的‘砍枝条’,而是通过调整树体结构,为来年优质高产打基础”——莱恩堡酒庄总酿酒师李虎军的讲解拉开了实践课序幕。
在李虎军老师的示范讲解后,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实操,各组负责10余株葡萄树的修剪任务。两位老师对每组的修剪情况进行了逐一检查,根据“树形结构”“剪口状态”“枝条分布”“产量控制”等多项技术指标现场打分,对“枝条选择错误”“枝条长度不合理”“留芽过多”“剪口倾斜角度不当”等问题及时纠正。


午后的莱恩堡酒庄酿酒车间弥漫着葡萄酒发酵的香气,老师带领同学们依次参观除梗破碎区、发酵罐群、储酒车间和灌装线,系统了解葡萄酒酿造全流程。从葡萄采摘后的分选破皮,到酒精发酵的温度控制,再到苹果酸-乳酸发酵的“风味转化”,同学们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环节一一对应。在储酒区,橡木桶的“呼吸作用”和“微氧环境对酒体的影响”让同学们感叹:“原来一瓶优质葡萄酒,从田间修剪到车间陈酿,需要如此多的‘匠心守护’。”


此次莱恩堡酒庄实践作为学院酿酒工程专业“理论+实践”“产学研融合”培养模式的生动体现,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“看树形、选枝条、定剪口”的修剪技能,更通过田间与车间的联动理解了“原料影响品质”的酿酒真谛。
《酿酒葡萄原料学》是酿酒工程专业的必修课,针对本科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,课程不断创新,近年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先后获评“北京农学院2024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”“第五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”“第十七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一等奖”等。
下一步,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,将课程开设在一线基地和车间,让学生在真实生产场景中锤炼专业本领,成长为懂技术、会实践的综合应用型人才。